前面文章有講到主場安全管理的人員管理和車輛管理,那么對結果影響很關鍵的消毒管理和免疫管理要做好哪些工作呢?接下來給大家一一分享。
豬養殖場的生物安全很大一部分和消毒管理有關系,消毒是消滅豬場傳染源,切斷病毒細菌傳播途徑的重要手段。為保證消毒效果和提高勞動效率,養殖場場區首先要配備性能良好的消毒設施、設備,大型養殖場一般都從大門開始,門崗設有人員智能霧化消毒通道、車輛自動噴雱消毒通道和消毒池。物資庫房安裝有定時臭氧發生器,獸醫室等安裝有紫外線燈,場區大環境消毒配有噴灑消毒機動車,豬舍內裝有中央清洗系統或高壓沖洗機,每個單元門口放一個腳踏盆,用于鞋面消毒等等,消毒設備各區專用。
有了以上的設備,要有規范的消毒制度,并且要在日常管理中嚴格執行。一般情況下,場區大環境根據預警等級調整消毒頻次,每周至少2-3次;場區主要路口等區域鋪灑生石灰。同時也要定期進行空舍消毒,空舍消毒按以下步驟進行:清理、浸泡、沖洗、消毒、風干,必要時可增加消毒的次數或熏蒸消毒。消毒要徹底,不留死角,記錄清晰,有據可查,保證消毒效果。消毒劑選用有燒堿、生石灰、高錳酸鉀、甲醛、碘制劑、醛制劑、過氧乙酸等,各種消毒劑要定期更換,統籌考慮性價比。
除了消毒管理,在豬場生物安全管理體系中,比較關鍵的還有免疫管理。接種疫苗使豬群產生特異性免疫力而獲得保護是控制傳染病的主要手段。一般來講,規?;i場除國家強制免疫的口蹄疫以外,豬瘟、藍耳病、偽狂犬、圓環病毒病等是需要重點防控的疫病,根據自身情況,確定疫苗種類及免疫程序。疫苗要選擇大品牌、口碑良好、安全性有保障、性價比合理的疫苗廠家,尤其是藍耳病疫苗的選擇或者更換更要慎之又慎,否則可能造成養殖的不可計量的損失。
另一方面,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變的,定期(每季度至少一次)進行血清學檢測,評價免疫效果。定期進行病原篩查或針對性的監測,根據檢測結果,適時調整免疫程序。
在實際的上產過程中,豬場生物安全管理要堅持“養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注重日常的飼養管理,保持好良好舒適的飼養環境。同時要定期在飼料或者水中添加飼料添加劑,包括中藥提取物,微生態制品等等,努力提高豬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這也是豬場生物安全管理不可忽視的動作。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里,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貨,晨源生物祝福大家養豬越來越順手!
全國服務熱線